廉江市人民医院 - 百姓平安健康和谐的家园

您的位置:首页>健康园地
健康园地
【廉医科普】手足“情深”,需精心呵护!——教你如何科学应对抗肿瘤药物副作用之手足综合征
发布日期:2025-10-23    浏览次数:15

抗肿瘤药物常可引起一些皮肤不良反应包括皮疹、手足综合征、皮肤干燥、脱发、色素沉着/减退、毛发异常和甲沟炎/指甲改变等。其中化疗后手足综合症是最为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若不及时进行干预治疗,将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一、什么是手足综合征?

手足综合征(Hand-foot syndrome, HFS),又称掌趾感觉丧失性红斑,是指某些化疗药物在手足部毛细血管渗出引致周围组织损伤的不良反应,可发生在化疗或者靶向治疗过程中。

二、手足综合征有什么症状?

常见的症状有手部或足部感觉迟钝、麻木,甚至出现针刺感,肿胀或红斑,严重时出现脱皮、皲裂,甚至出现水泡、皮肤剥落溃烂、剧烈疼痛等,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三、常见引起手足综合征的药物有哪些?

常见的化疗药物有:铂类、卡培他滨、5-氟尿嘧啶(5-FU)、阿糖胞苷、脂质体多柔比星

靶向药物常见的如:阿帕替尼、吉非替尼、瑞戈非尼等。

四、手足综合征的分级

目前临床上常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级标准。

图片图片

1级

图片

2级

图片

3级

五、手足综合征如何预防和护理?

皮肤护理

(1)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2)避免照射区域皮肤物理或化学刺激,避免摩擦刺激或搔抓皮肤,避免日光直接照射,避免接触洗衣粉、肥皂等化学洗涤剂。

饮食护理

(1)在患病期间进食清淡、有营养的食物,食品的烹调:多采用蒸、煮、炖、凉拌,避免煎、炸等方法,既保持食物的营养价值又容易消化;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图片

(2)日常进食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花生、大豆、燕麦等食物,B 族维生素具有防止脂质过氧化、抗氧化等作用,对手足部皮肤可发挥保护作用,能积极预防手足综合征的发生, 控制患者局部症状的进展,降低发生率,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图片

(3)增加肉类、鱼类及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量,还要保证每天饮水量为2500 ml 左右,可促进其恢复。

六、手足综合征的治疗

药物治疗

(1)保湿剂与抗角化药物,如尿素软膏、凡士林软膏、芦荟乳剂等;

(2)止痛类药物,如塞来昔布、普瑞巴林、可待因、局部用利多卡因等;

(3)抗溃疡类药物,如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

(4)维生素类药物,如维生素 B6、复合维生素 B、甲钴胺等;

(5)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等(具有抗炎、抗毒、抗渗出、抗增生、消肿等作用);

(6)抗生素。

注意:手足综合征患者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非药物治疗 

(1)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减少手部和足部的摩擦、压迫及接触高温物品。例如,患者应避免穿紧而不合脚的鞋。同时,避免参与剧烈的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此外,还应尽量减少手足接触热水的次数,包括洗碗碟和洗热水澡。值得注意的是,戴手套并不能有效减轻手部的伤害,反而可能因为手套内部的湿气和热量而加剧损害手掌的皮肤。 

(2)使用具有良好减震效果的鞋垫,在家时可以换上拖鞋来放松脚部。坐或躺着休息时,尽量将手和脚抬高,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等不适。

(3)保持手足皮肤湿润有助于预防和减轻手足综合征的症状。例如,可以将双手和双足浸泡在温水中大约 10 分钟,然后用毛巾轻轻擦干,再涂抹一层保湿霜,可有效保持皮肤的柔软和湿润。 

图片

(4)避免在阳光下曝晒。如需外出,建议涂抹防晒霜,冬天晒太阳时建议在室内隔着窗户进行,以减少直接接触紫外线对皮肤带来的伤害。 

(5)局部涂抹含绵羊油的乳霜可缓解手足部位的皮肤脱屑、溃疡和疼痛感。 

(6)减少直接接触化学洗涤剂的次数。 

(7)出现水泡要及时就医,勿自行处理,防止感染的发生。

当出现≥3 级手足综合征时,建议回医院接受治疗。

手足综合征是抗肿瘤药物治疗后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因使用的药物种类而异。及时识别该综合征的早期症状及体征至关重要。一旦发现,应立即就医,并根据医生指导接受治疗。同时,做好日常生活护理,减轻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助力抗癌之路。

查看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