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医·风湿科的健康管家,我的日常工作就是为患者答疑解惑,提供出院随访、预约挂号、复诊指导、协调床位、衔接诊疗流程等服务,只为让患者的诊疗之路少些阻滞、多些顺畅。在无数个被需要的瞬间里,郑爷爷的故事,就像一缕温暖的光,照进了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也让我更加明白“健康管家”这四个字背后沉甸甸的责任。
第一次见到郑爷爷,是在四月。71岁的他被儿子搀扶着走进病房,脸色苍白,呼吸有些急促,再加上脑梗后遗症使他左手不太灵活,走路也需要慢慢挪动。当时他儿子红着眼眶,声音里满是无奈与疲惫:“这几年我爸被脑梗后遗症、冠心病、肺气肿缠上,几乎每隔四五个月就得住院一次。每次来医院,挂号、排队、找医生、等床位,到处都是人,每次住院都像一场“硬仗”。我爸身体本来就弱,还得跟着我在各个窗口间来回跑,有时候从早上等到下午,他靠在走廊椅子上坐着都睡着了。有一次床位实在紧张,我们在门诊待了大半天,他咳得直不起腰,我看着很是心疼,心里很急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说着,他的声音渐渐哽咽,而一旁的郑爷爷只是轻拍儿子的胳膊,嘴角勉强扯出一丝笑容,可眼里的疲惫与无助,像细针一样扎在我心里。也是在那一刻,我更加笃定,健康管家的存在就是要帮患者扛起这些“难”,让他们在求医时少些慌乱、多些依靠。也是从那天起,“郑爷爷”这三个字,成了我工作里一份特殊的牵挂。
我赶紧上前,轻声告诉郑爷爷的儿子:“大哥,我们医院有‘健康管家’服务,我就是中医·风湿科的健康管家。您加一下我的微信,往后不管是预约挂号、咨询病情,还是需要协调床位,只要你们有需要,都可以随时联系我。” 他愣了一下,随即眼里的疲惫像是被一股暖意冲散,赶紧掏出手机扫码,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真的吗?太谢谢您了林管家!没想到医院还有这么贴心的服务,现在有您这个‘健康管家’在,我心里就像揣了颗‘定心丸’,再也不用怕来医院了。” 他又转头看向郑爷爷,声音里满是踏实:“爸,以后咱们看病再也不用瞎跑了,有林管家帮咱们了!” 我笑着摆摆手:“这都是我该做的,加了微信就方便了,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助的,随时找我,不用客气。”后来郑爷爷康复出院那天,父子俩特意绕到护士站感谢我一番,“健康管家”服务把医患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
九月的一个下午,我正在家休息,手机微信提示音突然响起。点开一看,是郑爷爷的儿子发来的消息,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又有些不好意思:“林管家,不好意思打扰到您,我爸最近身体又有点不舒服了,想麻烦您帮忙预约下床位……”我立刻回复:“大哥您别着急,先把郑爷爷的就诊卡号发我,我马上帮您处理。”
挂了电话,我立刻帮郑爷爷预约挂号,联系了我们科出门诊的黄医生,在电脑调出郑爷爷的既往病历仔细沟通,又反复确认科室的床位情况,好在那天刚好有一张床位空出来,于是我第一时间拨通了郑爷爷儿子的电话,告诉他:“大哥,您现在直接带爷爷到门诊十楼开入院卡,卡开好后不用等,直接来8楼病房,我在病房门口等你们。”
下午5点多,当郑爷爷被儿子搀扶着走进病房时,他先是愣了一下,眼神里满是惊讶:“林管家,我这……这就住进来了?不用排队等了?”我赶紧上前扶着他到病床坐下,递上一杯温热的水:“郑爷爷,都安排好了,您就放心住院治疗吧。等会儿医生就来给您做检查,有不舒服的地方,随时叫我。”
郑爷爷看着我,眼眶慢慢红了,嘴里反复念叨着:“好,好啊……有您在,我们心里就踏实。林管家,真是辛苦您了,休息时间还让您跑一趟,又给您添麻烦了……”我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笑着说:“郑爷爷,您别这么说,这本来就是我该做的。‘健康管家’不就是为了让你们少跑点路,更快看上病嘛。您在这好好养病,比啥都强。”
看着郑爷爷在病床上安心坐好,紧绷的脸色渐渐舒展,我心里也暖烘烘的。其实郑爷爷的感谢,不只是对我个人的认可,更是对“健康管家”这份服务的信任。
未来的日子里,我会一直带着这份初心,把每一位患者的难处当成自己的难处,把他们的牵挂当成自己的牵挂。用真心换真心,用细节暖人心,在医患之间架起一座温情的桥,让更多像郑爷爷一样的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