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市人民医院 - 百姓平安健康和谐的家园

您的位置:首页>医院动态
【廉医人文关怀】心与心的交融,情暖每一刻
发布日期:2025-09-29    浏览次数:73

叙事护理是饱含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它关注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需求,通过倾听、理解、支持和引导,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困扰,提高生活质量。近两年来,我始终践行叙事护理理念,在临床实践中收获颇多,今日便分享一则发生在血液净化室的温暖案例。

图片

在血液净化室这个特殊的治疗环境,血液透析患者是与病魔抗争的勇士,他们日复一日坚守治疗,与生命的困境顽强对抗。作为护士长,我不仅仅是一名管理者,更是患者们在病痛旅程中的心灵守护者——每一次细心操作,每一回耐心倾听,都是为了搭建起一座座理解之桥,让患者在病痛中感受到生命的温暖与希望。

一个安静的午后,我如往常一样在透析治疗区域查房,路过治疗一区时,突然被一阵声音打破了宁静。走近一看,原来是透析多年的“芳姐”在大发雷霆,手用力拍打着病床,声音中满是焦躁与不满。

我心头一紧,搬来椅子轻轻坐在她床旁,用温和的语气轻声问:“芳姐,您能和我说说发生什么事让您这么生气吗?不管是什么,都可以和我讲,我会尽力帮您处理。” 眼神里满是真诚的关切。

她猛地抬起头,怒火仿佛找到了宣泄口,狠狠瞪着我对我吼道:“走开!别来烦我!”仿佛我成了点燃她情绪的导火索。

我并没有被她的情绪吓到,依旧保持温和,轻轻握住她的手:“您刚才发脾气,一定是发生了什么让您愤怒的事情吧。是治疗过程中的哪个环节让您感觉不舒适了?还是有别的难处?您跟我说说吧。”

她不耐烦地和我说:“我刚刚好不容易睡着,就被你们排班护士打电话吵醒了,问我换透析班次的事。我不就是有事换过一个班次嘛,说得我好像天天换一样。本来在透析过程中我就经常出现低血压了,一低血压就胸闷,一遇到点事情这心情就更烦躁了!”

我顺着她的话安抚她:“您消消气,我们护士也是想安排好班次方便您来做透析,我特别能理解您现在的心情,本来身体不舒服还被误解了的确是不好受。不过我记得您才刚做完心脏支架手术没多久,情绪过于激动可能会导致血管再次狭窄,您可得好好爱护心脏才行呀。至于低血压,咱们也是有办法解决的。”

听到这话,芳姐的眼神软了下来,愤怒渐渐褪去,只剩一丝无奈。她半信半疑地问:“那你说说,我这低血压到底怎么做才能好?”

“您平时居家测的血压怎么样?” 我追问。

“居家血压一般在120-150/80-100mmHg,就是晚上睡不好,易醒,胃口也不好,总是饿一顿饱一顿的,还比较喜欢吃一些重口味的东西。”她低声回答。

“这就找到原因了。”我耐心解释,“您近期饮食不规律、情绪也不稳定,再加上我看了您第四季度的化验结果——血磷2.36mmol/L,钠136mmol/L,C反应蛋白59.1mg/L,钙磷承积:59.53,URR(尿素氮清除率):64.43%,这些指标都说明了您的透析不够充分,才导致血压的不稳定。我已经和陈玮主任讨论过您的情况,给您调整了方案:一周三次的透析频率改成一周四次,毕竟您每次只透析 3.5小时,之前每周透析时长是不够的;平时多吃些优质低蛋白的食物,保持良好的作息,闲暇时间多出去散散步,想想开心事,情绪稳定了,身体也能跟着好。我们也会密切关注您的透析情况,一有变化就积极进行相对应的调整,相信慢慢地就能让您的血压维持在您能适应的正常水平,加油,我们一起努力。”

芳姐沉默片刻,轻轻点头:“好,我试试看。”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在全科医务人员的悉心关怀下,芳姐的情绪逐渐好转,对治疗也充满信心,

后来每当我遇见她,她都会笑着和我讲最近的治疗情况:“现在一周四次的透析频率挺好的,我也渐渐调整了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天都按时吃饭,不再熬夜,闲暇时也会出去散散步,放松心情,透析时出现低血压的次数也慢慢减少了。”看着她重新找回平静的生活,我心里满是欣慰。

这段经历让我更深刻地明白:医学从来不是单纯的疾病对抗,而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温暖。叙事护理让我看见化验单之外“完整的人”,我们既要疗愈躯体的伤痛,更要抚平心灵的褶皱。在这场双向的倾听里,我们不仅治愈患者,也从患者身上学会敬畏与柔软。

叙事护理就像一束光,让重复的护理工作有了情感的重量,让医疗的温度不止停留在技术上,更藏在每一次“懂你”的共鸣里,而这,正是护理最动人的意义。

查看电脑版